寻迹酒都宜宾,探寻神奇“五粮配方”的起源
名酒离不开名江大河,而酒都宜宾的故事就从三江汇流处缓缓展开。
岷江,携天府之国之富饶。金沙江,带青藏高原之雄奇。两江于宜宾交汇,共绘长江之始。亘古流淌的三江,赋予了宜宾人开明开放、大气谦和的精神特质,以及和向海而生、扬帆致远的豪情壮志。正是这样的精神,激发了宜宾酿酒师傅们的无限创意,汇聚天下酿酒精髓的五粮酿造工艺,便是这一精神的生动诠释。
宜宾,是国家历史文化名城,中国酒都,也是世界名酒五粮液的故乡。宜宾作为中国五粮浓香白酒发源地和核心产区,有4000多年的酿酒史,数千年历史沉淀,酒文化历久弥新,从商周时期僰人酿制的窨酒,到南北朝彝族人用小麦、青稞或大米等酿制咂酒,宜宾酒始终走在多种粮食酿酒的前沿。唐代时,人们便已经开始用粟米、高粱等四种粮食酿制“重碧酒”。到宋代时,姚氏酒坊更是用高粱、大米、糯米、荞子和小米五种粮食酿出了“姚子雪曲”。传至明代,陈氏秘方按照“荞子成半黍半成,大米糯米各两成,川南红粱凑足数”的比例,酿制出的“杂粮酒”更是将五粮酿造技艺推向了一个新的高度。
而在宜宾酿酒人的不断探索中,源自世界各地的粮食也逐渐融入五粮配方之中。高粱,这种起源于非洲、具有强大耐旱能力的谷物,沿着“丝绸之路”传入中国,成为宜宾酿酒的重要原料。小麦,作为最古老的谷物之一,在中东地区被驯化已有万年历史,后传入中国,为五粮配方增添了独特的风味。玉米,这种易于生长、适应性强的作物,在明末时期随传教士传入中国,并很快在宜宾扎根,成为五粮配方中的“新成员”。而水稻,作为喜水植物,在长江流域得到了广泛种植,大米和糯米的加入,使得五粮配方更加完美。
上世纪六十年代,五粮液酿酒师傅们面临着荞麦去壳不尽导致的酒体苦涩味问题。这个问题不仅影响了酒的口感,也限制了五粮液品质的提升。为了解决这一难题,酿酒师傅们进行了深入的探索和实践,最终创新性地采用了小麦替换荞麦的方案。这一替换不仅解决了苦涩味的问题,还使五粮液的口感更加醇厚、细腻,香气更加浓郁。同时也形成了今天的“五粮配方”(高粱 36%、大米22%、糯米18%、小麦16%、玉米8%)。
沿袭酒都宜宾4000多年酿酒史、1600多年多粮酿造传统,一代代酿酒人充分运用宜宾不可复制的自然生态优势,博采众长,通过无数次科学调试,最终向中国和世界献出了五粮酿造技艺,形成了品质卓越、风味独特的五粮浓香白酒。
在三江汇流的壮阔之地,孕育出了神奇的“五粮”配方,仿佛大自然赋予宜宾的一份独特礼物,命中注定般成就了这一酿酒奇迹。如今,历经逾千年技艺传承,“各味谐调,恰到好处”的五粮美酒已跨越国界,以其独特风味征服了无数消费者的味蕾,让五粮酿造技艺享誉全球,成为了展现中国传统白酒文化的一张亮丽名片。
免责声明:本网站有部分内容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若因作品内容、知识产权、版权和其他问题,请及时提供相关证明等材料并与我们联系,本网站将在规定时间内给予删除等相关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