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北水利水电大学材料学院:深化教育教学改革 面向区域经济发展需求建设材料类一流专业
华北水利水电大学材料学院秉承立德树人理念,坚持问题导向,坚持目标导向,坚持结果导向,深化教育教学改革,主动服务区域经济社会发展,在新工科背景下全面建设一流专业,提升专业建设水平,实现高质量发展。
1. 形成一种模式——“校企联合、产教融合、知行耦合”新工科人才培养新模式
材料学院多元化开展校企联合,强化学生实践创新能力培养。作为省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无机非金属材料工程、材料成型及控制工程专业长期重视学生的实践创新能力培养,针对学生实践创新能力培养模式单一、与产业融合不深、实践内容滞后于工程技术发展、支撑企业创新发展能力不强等问题,专业围绕培养方案中实验实践实习这一主线,以企业项目为依托,拓展构建了实习实践、以赛促学、项目驱动、创新创业训练“四维联动”的创新能力培养体系。
2. 搭建两个体系——创建“三层次六模块”的课程体系,构建“实验-实习-实践-创新”三实一创的实践教学体系
通过对近年来对专业学生就业岗位统计、企业用人单位走访调查及对材料行业建设发展人才需求等多方面分析,材料学院对课程体系进行了重构。创建了综合课程平台、实验实训实习平台、创新创业平台,在工程基础模块和专业基础模块中,强化机械、力学、电子等工程技术,拓宽材料类基础课程,增设新生导论课、“材料科学前沿”等课程,梳理国家和地方产业政策战略,强化学生新工科理念。在综合提高训练和设计提高模块,安排融合的专业综合实训和专业设计性实验,依托实验实训平台,开展学生课程设计和专业实习;在综合能力训练和创新创业训练模块中,以毕业设计、毕业实习为牵引,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项目、科技竞赛活动等为平台,将企业课题、科研课题和学科前沿专题融入到材料类专业学生的创新创业训练中,实现学生创新能力的提高。
3. 打造一种环境——落地课程改革,建设一流“金课”,营造学生项目化探究式学习环境
材料学院构建了知识、能力和素质三维课程目标,以成果产出为导向,学生为主体,探究式主动式学习为手段,课程思政内容为载体,过程评价为保障,重组教学内容。课程教学内容与课程目标紧密对接,深度广度与课程目标要求相匹配,加强课程的专业特色和新工科特性,紧密联系产业需求和工程实际。课程重组过程中,将原来分布在其他课程教学内容中有关项目管理、市场、经济和法规等相关内容取消,单独设课,并邀请企业人员进行授课,使学生真真切切感受到工程实际中专业问题的复杂性。
在“双一流”建设背景下,材料学院充分发挥办学传统和特色,坚持产教融合、创新发展,以目标为导向构建新工科课程体系,以结果为导向优化培养模式,使传统材料类专业焕发生机。通过一系列教学改革,河南省一流专业材料成型及控制工程、无机非金属材料科学与工程专业持续发展。无机非金属材料工程通过全国工程教育专业认证,并涌现了一批综合性强、教学质量优秀的课程,如《机械制造技术基础》获批首批国家级一流本科课程,《材料科学基础》获批河南省一流课程、河南省思政样板课程。
免责声明:本网站有部分内容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若因作品内容、知识产权、版权和其他问题,请及时提供相关证明等材料并与我们联系,本网站将在规定时间内给予删除等相关处理.
猜你喜欢

